走进科学生物世界丛书:栖息在水陆世界的动物 最新修订版
剩余数:120
  • 商品编号:
  • ISBN:9787510015625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编辑组
  • 出版日期:2009-12-01
  • 开本:16
  • 装帧:平装
  • 中图分类:
  • 页数:
  • 册数:
  • 大约重量:
  • 上架时间:2024-11-28
销售价:¥48.00 (0折)
原价:¥48.00
购买数量(最大120):
立即购买

走近科学”让我们了解科学的精神,具有科学的思想,激励我们使用科学的方法,学到科学的知识。人的生命和大自然息息相关,让我们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了解各种生物的故事踏上探索生物的旅程。本书是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将带领读者走入五彩斑斓、玄奇叠生、水陆栖息的动物世界,让读者从中学到知识,得到乐趣。

无尾目类
 可以改□自身颜色的树蛙
 矫健美丽的豹斑蛙
 雄性产婆蟾
 丛林中多彩“杀手”——箭毒蛙
 戴着“黑框眼镜”的黑框蟾蜍
 古人心中的“吉祥蛙”——盘古蟾蜍
 个小脾气大的东方铃蟾
 蛙中“巨人”——牛蛙
 蛙中“猛虎”——虎纹蛙
 性情暴烈的蛙中“魔鬼”——角蛙
 银环蛇的克星——石蛙
 集食、药、补三用为一体的林蛙
 适应能力极强的泽蛙
 有着悠久□□的锄足蛙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蛙——雨蛙
有尾目类
 现存□□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娃娃鱼
 从火焰中“诞生”的两栖动物——火蝾螈
 喜欢穿红彤彤“衣服”的红瘰疣螈
 长着卡通脸的墨西哥钝口螈
 体态像蚯蚓的蝾螈——蚓螈
 性格温顺的贵州疣螈
 终生水栖的鳗螈
 比恐龙还早出现的山椒鱼
 色泽鲜艳的观赏型蝾螈——肥螈
 惟一能生活在海洋里的蜥蜴——海鬣蜥
 蜥蜴类中的“巨人”——巨蜥
 古老的像扬子鳄的蜥蜴——鳄蜥
 口鼻部最细长的鳄鱼——印度食鱼鳄
龟鳖目类
 胆小却好斗的鳖
 长着猪鼻的两爪鳖
“龟中之王”——棱皮龟
 最凶猛的淡水龟——鹰嘴龟
 拥有漂亮辐射纹路的辐射陆龟
 背甲中央凹陷的凹甲陆龟
“龟中恐龙”——大鳄龟
□□的龟类——玳瑁
 背甲长有十二锯齿的龟——地龟
 海洋中的长寿龟——海龟
 易饲养和驯化的黄缘闭壳龟
 有着超长颈部的易驯养龟类——蛇颈龟
 非洲分布最广的泽龟类——沼泽侧颈龟
 有前额鳞的绿龟
鳄目类
 恐龙时代的“活化石”——鳄鱼
 强壮有力的尼罗鳄
 外貌像“龙”的扬子鳄
 与钝吻鳄有亲缘关系的凯门鳄
 外貌似蜥蜴的恒河鳄
 口鼻部最细长的鳄鱼——食鱼鳄
 不挑食的捕食者——短吻鳄
 水下“潜伏者”——美洲鳄
 现存□□的爬行动物——湾鳄
 像飞奔的马奔跑的澳洲淡水鳄
 穿着一层好“盔甲”的密西西比鳄
 颈背没有大鳞片的鳄鱼——河口鳄
 可以跃出水面捕食的鳄鱼——□□鳄
 西半球□□的鳄鱼——奥里诺科鳄
 凶猛狡猾的“假食鱼鳄”——马来鳄
称霸水陆世界的恐龙家族
 最古老的恐龙——始盗龙
 草食性恐龙的重要代表——板龙
“有巨大脊椎的蜥蜴”——大椎龙
 近似蜥蜴的恐龙——近蜥龙
 最早的蜥脚类恐龙——鲸龙
 体形□□的恐龙——梁龙
 最细小的恐龙——美颌龙
 进步的蜥脚类恐龙——圆顶龙
 生活得最成功的蜥脚龙——雷龙
 脖子□□的恐龙——马门溪龙
“长臂蜥蜴”——腕龙
 蜥脚类恐龙的幸存者——萨尔塔龙
 肉食性捕食猎手——埃雷拉龙
 草食性恐龙的杀手——腔骨龙
 长着□□爪子的恐龙——重爪龙
 头顶长有大骨冠的恐龙——双脊龙
 大型草食性恐龙的“噩梦”——斑龙
“长着鲨鱼牙齿的蜥蜴”——鲨齿龙
 外表迟钝实则精悍的掠食者——嗜鸟龙
 拥有“□□之爪”的掠食者——恐爪龙
 集猛禽与鳄鱼特征于一身的恐龙——异特龙
 第一个被发现生活在南极的恐龙——冰脊龙  

两栖动物是最早离开水 到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代 表了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 渡。两栖动物直接由鱼类转 化而来,有着与众不同的生 育和成长方式.在它们从出 生到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一过程中,同时经历着从 水栖生活到陆栖生活的方式 。两栖动物生命的初期有鳃 ,当成长为成虫时逐渐演□ 为肺。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 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体 态等方面的□化.幼体接近 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 生活,但是有些两栖动物进 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产 卵,有些从卵中孵化出来几 乎就已经完成了体态等方面 的□化.此外,还有些种类 终生保持幼体的形态。    最早的两栖动物的牙齿 呈迷路构造,被称为迷齿类 ,在石炭纪还出现了牙齿没 有迷路构造的壳椎类,这两 类两栖动物在石炭纪和二叠 纪非常繁盛.这个时代也被 称为“两栖动物时代”。在二 叠纪结束时,壳椎类全部灭 绝.迷齿类也只有少数在中 生代继续存活了一段时间。 进入中生代以后,出现了现 代类型的两栖动物,其皮肤 裸露而光滑,被称为滑体两 栖类。    现代的两栖动物种类很 多,超过4000种,分布也 比较广泛,其中无尾目种类 最为繁多,分布也较为广泛 ,每个目的成员大体有着类 似的生活方式。从食性上来 说,除了一些无尾目的蝌蚪 食植物性食物外,剩下的均 食动物性食物。两栖动物虽 然也能适应多种生活环境, 但是其适应力远不如更高等 的其他陆生脊椎动物,既不 能完好地适应海洋的生活环 境,也不能生活在极端干旱 的环境中,在寒冷和酷热的 季节需要冬眠或者夏蜇。    作为地球上第一批登陆 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有着 □□的发展□□,为了适应 不同的生活环境,两栖动物 的不同类别也发展衍生了各 自不同的身体结构或功能, 这些与众不同的结构或功能 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增强了它们适应环境,同 环境竞争的能力。两栖动物 能够从几亿年前的远古时期 一路“走”来,其中必定有着 一定的原因和条件,让我们 翻开此书,一探究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