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编号:
- ISBN:9787510014666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编辑组
- 出版日期:2009-09-01
- 开本:16
- 装帧:平装
- 中图分类:
- 页数:
- 册数:
- 大约重量:
- 上架时间:2024-07-15
所谓公德,就是公共道德。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在公共场合下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规程、秩序或习惯,即约定俗成的东西。所谓公德意识,就是要有在公共场所里履行和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和自觉性。公德意识的有无或强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它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公民的公德意识如何,直接与该民族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公德意识是民族和国家的形象。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它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对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等现象的认识、判断能力。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公德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更为重要。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和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功能,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我们所介绍的公德意识是围绕着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和环境保护这三大篇进行的,助人为乐和爱护公物也包含在这三大篇中。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才能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
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黄河的长时间断流,沙尘暴的频频发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公德意识不是空泛的口号,因为它根源于社会,显现于社会,尤其更体现在一些小事上。小不忍则乱大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仿佛露珠,它能折射出道德的光芒。公德意识实际上也要求我们在日常的一些小事中做个有心人。如果有了这种意识,那么我们在社会公共场所将不会再看到随地吐痰、踩踏草坪、攀折花卉、乱扔废弃物等不文明现象;如果有了这种意识,人人能够自律、自觉,那么我们将会看到社会的净化和美化。时代要求我们每个人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文明礼仪篇
一、家庭生活
(一)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二)关爱兄弟姐妹
(三)处好邻里关系
(四)生活勤俭节约
(五)做合格的宠物饲养人
(六)懂得家宴礼仪
二、校园生活
(一)尊敬老师
(二)关心同学
(三)热爱集体
(四)仪容仪表
(五)课堂礼仪
(六)其他场所的礼仪
三、社会生活
(一)文明用餐
(二)文明交通
(三)文明旅游
(四)做好“上帝”
(五)尊重别人
(六)诚实守信
(七)乐于助人
(八)有责任心
(九)懂得感恩和包容
(十)学会拜访礼仪
(十一)知晓接待礼仪
(十二)“礼”尚往来
遵纪守法篇
四、了解自身享有的权益
(一)人身自由权和平等权
(二)生命健康权
(三)财产权
(四)隐私权
(五)荣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