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编号:
- ISBN:9787510029905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编辑组
- 出版日期:2011-04-01
- 开本:16
- 装帧:平装
- 中图分类:
- 页数:
- 册数:
- 大约重量:
- 上架时间:2024-07-05
学生就像一颗小树苗,他的成长需要有人去全面周到地悉心照料。只有这样,才能挺拔健壮地向上生长。一个孩子如果在成长期间不加以扶植培养,就避免不了的会迷失方向、扭曲变形。所以,对学生,尤其是世界观、价值观并没有完全良好建立的青少年来说,是万万不能离开教师的辅导工作的。
辅导工作是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所开展的干预和矫正工作。一个学生如果只有优异的成绩,但是思想、认知、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很差的话,他也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至少不能称其为完善的人。现在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教育的目的,也是要教育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所以,辅导员的角色尤其重要。
校园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分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两大类。
心理辅导是指辅导员与受辅导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过去,心理辅导的工作一般由班主任来实行,现在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思想的不断提升,许多学校还配置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工作逐步迈向科学化、系统化。
学习辅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面实施的辅导,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内容。学习是学生平时在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同样是学校的重点任务。我们看到,学习辅导从过去的传授知识到现在的能力培养,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学习辅导,得到的是能力上的收获。同样,这个转变也是对教师的一个很大的考验。
为了帮助广大辅导员提高,我们特组织编写了“校园辅导员工作”系列丛书,旨在为辅导员提供一些理论知识,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开展辅导工作。本丛书包括:《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工作指南》《中学心理辅导教师工作指南》《如何进行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误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预防和矫治学习困难》《教师如何帮助孩子爱上学习》。其中前三本是心理辅导的内容,系统讲解中小学心理辅导,并将现在很热门的团体心理辅导单列成册,希望能对各位辅导员有所帮助。后三本是学习辅导的内容,主要就学生遇到的主要学习障碍与学习问题,进行讲解,使得辅导员的辅导工作能够更加有的放矢。
本丛书的特色主要是将理论与案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知识理解起来没有那么枯燥,在内容上又能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套丛书可以作为广大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各位老师自行阅读的读物。
由于辅导工作仍处于不断发展中,再加上我们的视角有限,不可能全面概括和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在编写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我们希望广大教师、专家、学者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及时告诉我们,我们将努力改正,不胜感谢。
引言
第一章 关于厌学
第一节 厌学与厌学症
第二节 厌学的原因
第三节 厌学的类型
第四节 教师的原则及对策
第二章 明确学习动机
第一节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第二节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第三节 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第四节 帮助学生调整期望值
第五节 建立正确的考试观
第六节 挖掘孩子的潜力
第三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节 克服懒惰
第二节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第三节 由三心二意到一心一意
第四节 摆脱马虎、粗心的毛病
第五节 走出“差生”的阴影
第四章 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 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第三节 提高记忆力
第四节 训练发展发散思维
第五节 各科均衡发展
第五章 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第一节 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第二节 倾听孩子的“苦水”
第三节 与家长做好沟通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第五节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
附录 国外相关教育经验借鉴
西方学者:教育孩子四十条
美国优秀老师谈家教
坚持理性——德国的教育原则
狠心+宽容=成才——澳大利亚儿童教育
国外不让孩子沉迷网络的招数
《教师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误区(修订版)》:
对于如何建立正确的考试观,以下几点建议仅供教师朋友们参考:
1.问问学生是为考试而学习,还是为学习而考试
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向来有“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说。其实,在这里,考试不仅是教师的法宝,也成为学校管理的法宝,提高升学率的法宝。但是,这种频繁的考试,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来说,带来的危害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一位高中校长在今年基础教育年度工作会议的发言中所指出的:“对学生来说,周考、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模拟考试,一次次的考试,班名次、年级名次、市名次,一次次的排名以及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高考倒计时等,都使学生每天在极度紧张和恐慌中度过,心灵受到严重伤害。”
在这种频繁的考试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现在学校并行开设的文化课科目至少有五门以上,如果按照上面讲的考试频率来计算,学生每个正常的学习日,平均要有1-2次考试。学生日常学习中,面临如此频繁的考试,他的学习生活岂不真的陷入了以考试为中心的泥潭!由此,学生不再是为学习而考试,而是为考试而学习。这样,学生的日常学习,几乎一切围绕考试转,学习的性质必然遭到扭曲。
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不反对考试,但反对过多过滥的考试。一句话,从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当前学校考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多过滥。说到底,过多过滥的考试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而不是真正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我们呼唤学生为学习而考试,反对学生为考试而学习。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反对过多过滥的考试。反对让考试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成为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魔鬼”。其目的,就是要恢复正常的考试秩序,让考试为学习服务,而不是让学生天天围绕着考试转,陷入为考试而学习的不正常状态。
2.问问老师考试以学生为本,还是以成绩为本
人们之所以说,考试是教师的法宝,也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法宝,是因为今天的考试,已成为教师和学校管理学生,控制学生的法宝,也成为学校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进而提高学校升学率的法宝。
有不少老师、学生举报老师、学校每次考试之后都给学生排名、排队。似乎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排名、排队。因此,每次考试之后,阅卷、打分,给学生排名次成为老师、学校的主要工作。而且,每次所谓重要的考试之后,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排名表。学校则要依据教师任教班级的考试成绩,给老师排名次。
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到底为了什么?考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还是为了给学生和老师排名?我们不能不说,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学校,考试的功能已发生了异化,不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排名,为了管理,为了所谓的激励。我们不能不说,这种考试不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成绩为本。由此,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必然退居次要地位。
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反对每次考试之后给学生公开进行排名。其目的,既是维护学生的尊严,也是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我们曾经调查过不少高中生,包括学生好些的,也包括学习差些的,这些学生无一例外地反对将自己每次考试成绩公布于众。有不少老师反对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反对用学生的考试成绩给老师的教学成绩排名,将心比心,用孔子的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每次都公布于众呢?素质教育不主张给学生公开排名,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和心理压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