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方略丛书:优秀教师的10项基本功  修订版
剩余数:200
  • 商品编号:
  • ISBN:9787510030048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编辑组
  • 出版日期:2010-11-01
  • 开本:16
  • 装帧:平装
  • 中图分类:
  • 页数:
  • 册数:
  • 大约重量:
  • 上架时间:2024-08-14
销售价:¥59.80 (0折)
原价:¥59.80
购买数量(最大200):
立即购买

      想成为优秀教师,首先要密切关注的就是自己的知识存储量。因为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教书育人,不但要培养学生们的生存技能还要引导他们建造良好的德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存观和价值观。因此想成为优秀教师的话,读书并且会读书都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唯有如此,才能在协助学生们茁壮成长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懂得适当地处理教材也是优秀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对于教材——这个教师事业中的朋友与搭档来说,教师对它的态度决定了教材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优秀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正确的观点是在利用它的基础之上超过它。
  优秀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也就是营造活泼课堂氛围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对声音和语言的利用水平;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亲自动手实践的水平;观察分析能力,也就是研究学生并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水平;这些能力都是直接地作用于每一位学生,所有这些环节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培养这些能力,自然也属于优秀教师的基本功。
  可能您的学生中恰巧有些让你头疼的“差生”,纠正其错误的同时千万不能在爱与关怀上对他们区别对待。更不能因为他们犯了错误就一味地对其炮轰打击,更要严防把教师自身所承受的事业或生活上的压力,以学生犯错为“突破口”进行情绪的发泄。
  在教师的工作生涯中,“沟通”是一个关键词。这包含了与学生的沟通、与同事的沟通、与领导、与家长的沟通……在这个以沟通为前提的互动平台上,作为一个优秀教师,要时刻懂得运用沟通的能量。因为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教育岗位实现其价值的无形却有力的助推器,所以沟通能力被毫无悬念地列入优秀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教师用书】优秀教师方略丛书:优秀教师的10项基本功(修订版)》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节奏,重点释义了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10项基本功。毕竟时间是不会停滞不前的,进取与创新永远都是社会的主旋律。

第一章 掌握知识的基本功
第一节 做知识的富翁
第二节 教书,先读书
第三节 给自己准备一桶水
第四节 做“空杯”教师

第二章 处理教材的基本功
第一节 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二节 教材的二次加工
第三节 彻底远离“填鸭式”
第四节 让教材成为你的仆人

第三章 营造课堂氛围的基本功
第一节 用幽默做课堂的调味剂
第二节 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第三节 别让学生恐惧提问
第四节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五节 不能忽视的课堂细节

第四章 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第一节 声音的管理
第二节 打造语言风格
第三节 无声胜有声
第四节 三思而后言

第五章 动手操作的基本功
第一节 让科技服务于教学
第二节 实验课上的游刃有余
第三节 板书:把语言文字化
第四节 批改作业的讲究

第六章 观察分析的基本功
第一节 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二节 不良心态的矫正
第三节 运用期望效应策略
第四节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五节 善用暗示的强大力量

第七章 有效沟通的基本功
第一节 与学生的沟通
第二节 与家长的沟通
第三节 与学校领导的沟通
第四节 与同事的沟通

第八章 控制情绪的基本功
第一节 别把情绪带到课堂上
第二节 远离教师职业倦怠
……
第九章 改造“差生”的基本功
第十章 勇于探索创新的基本功

 一、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些教师经常延课,下课铃声都已经响了,还没有讲完这节课应该讲完的知识。之所以不能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学生听不懂,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讲,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废话中悄悄地溜走,还有就是学生已经回答得非常准确的问题有些教师,还要把答案再重复一遍,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过多的重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总结性的语言要简明、准确,如果教师的提问不准确就会让学生产生误会或感觉啰唆。
  想克服这个问题,教师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过渡语,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做到语言精炼、准确。
  二、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倡导互助合作学习,提倡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因为合作学习会增加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能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等。
  但个别教师为了突显互助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乱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没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预习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等等,都要求学生讨论,这样的合作毫无价值可言,既浪费了时间,又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有就是有些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没有明确的合作要求或者要求不细、不准,导致小组合作的盲目和无效。
  所以,一名优秀教师就会在分组之前考虑到:
  1.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前必须给予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思考后再在小组内交流,因为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只有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才能在小组中达到更好的有效的交流。
  2.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马上调整问题的层次性,由浅入深。4.教师尽量给小组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如果班内小组在五组一下,小组交流后争取给每个组发言的机会,通过听课发现有些教师很注重小组间的竞争,但小组竞争的机会不公平,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多是采用抢答的方式,但由于教师的视力覆盖率的缘故,有的学生举手了教师却看不到,因此教师要明确哪些问题要抢答,哪些问题要指定,有了公平的评价,才能真正激发出小组间的竞争。5.在各小组汇报发言时,老师应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意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特的意见,并互相尊重,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三、建立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以往我们在评价一节好课时往往多关注教师教得如何,如教师的语言精炼、准确,课件直观,容量大,注重引导等,而很少关注学生学的如何,高效课堂应该以学生的学带动教师的教,学生如何学,方法和能力很重要,数学就是教给学生思维、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
  重结果轻过程是目前教学的弊病之一。这样做显然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优秀教师应选择最佳教学方法,讲清思维过程。首先教师要安排好讲解的层次,清楚的讲解层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对每节课教学的内容一定要理清讲解的层次,除了要安排好复习导入、新授讲解、巩固练习等大层次外,还要理清每个大层次中的小层次。层次的逻辑性既能为讲清知识服务,又能为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服务。
  其次,教师应设计好讲解的方法,讲解方法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讲清思维过程。好的讲解方法应该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既要考虑到知识的讲解方法,又要考虑到能力的培养方法。
  重视思维过程,教师除了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外,还要检查思维方法和过程是否正确。教师在检查学生回答、板演、作业时应多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作业和回答问题中发生错误,教师要注意先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看学生在理解知识方面有没有问题,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没有问题,只有找到了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纠错防错。